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能源频道 > 西部新闻 >
分享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约10个有条件、有基础且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计划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建设“无废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期盼,建设“无废城市”应该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的一个崭新标准。笔者认为,建设“无废城市”需要从多方着手。

  首先,建设“无废城市”是一个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工作,必须有一套教育实效体系。笔者建议,打造政府、社区、学校的三级教育实效体系。政府部门做好“无废城市”的宏观设计,营造舆论环境;社区制定具体的落实举措,通过文化熏陶让人们自觉遵守;学校要让公民从小树立“无废城市”的意识,让其成为公民基本素质。总之,教育实效建材的关键是三个要素:一是全员,即面向所有人;二是全程,即所有时间段;三是全面,即所有内容。要让“无废城市”理念生动、鲜活、立体进入公民脑中,教育实效体系是“无废城市”建设的“砖瓦木料”。

  其次,必须建立严格有效的惩戒制度,有的国家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其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如瓶盖和围绕瓶身的塑料纸属于“其他塑料容器包装”,而瓶身则属于“PET塑料瓶”的类别,因而在投放垃圾时必须要提前将饮料瓶拆分,然后清洗并压扁后再投放到不同种类的垃圾桶中,否则就是违规的,是要进行严厉处罚的。我们应该在制定严格制度与落实上下功夫,唯有严格地落实制度,才能让“无废城市”建设行稳致远,制度实效是“无废城市”的“钢筋水泥”。

  第三,相关产业的支撑是关键。垃圾分类了,关键是要用起来,能够把废物变成宝物,这就需要有相关的产业来做支撑,因此,鼓励以“垃圾”为“原料”的产业发展很重要。笔者建议采取两大措施,一是积极引导科研工作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用技术;二是制定政策,引导更多企业家投资这方面的产业。只有这个“产业链”建立起来了,让分类垃圾有了好去处,能产生实际效益,“无废城市”的建设就会获得强大的动力。

  总之,建设“无废城市”需要更有实效的措施保障,教育基础抓好了,制度护航保障了,动力源泉强大了,“无废城市”就建立起来了。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