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能源频道 > 西部新闻 >
分享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杏户岭的山坡上已跃动着点点“志愿红”。日前,商南县青山镇组织开展“共建绿色青山·同绘生态画卷”义务植树活动,百余名镇村干部扛着树苗、提着水桶穿行在蜿蜒的山道上,铁锹与碎石碰撞的脆响惊飞了灌木丛里的山雀,惊蛰后的第一场植树行动在茶香氤氲的沟峁间拉开帷幕。

在林业站技术员划定的种植区,商南县应急局驻青山社区第一书记陈玉涛挽着沾满红土的裤腿,正手把手教年轻干部培土定苗。“坑要挖到80公分深,土球上的草绳记得解开,要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他边说边示范,手掌在杜仲幼苗的根部轻轻压实土层,动作熟稔得如同侍弄自家菜园。不远处,镇村干部们正排成一列“人工传送带”,接力将树苗和水桶运往陡坡,汗水在他们印着“志愿服务”的红色马甲上洇出深色云纹。

半山腰的松树林旁,镇林业站的业务骨干刘广军成了最抢手的“技术顾问”。此刻正握着铁锹给镇村干部现场教学:“今天我们栽种的杜仲幼苗非常珍贵,是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植物,在我国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种,其栽培与利用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杜仲既是名贵药材和木本油料,又是优质天然橡胶资源,是国家储备林树种。”大家边听边感慨:“今天又学到不少知识啊!”春风掠过山岗,送来新翻泥土的草木腥气,与远处食用菌产业园的水墨色酿成独特的春天气息。

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500余株杜仲幼苗错落扎根在荒坡上。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高丽掏出手机拍下大家辛勤栽植的画面“记录一下美好瞬间,等秋天咱们再来看看成活率”。她笑着抹了把额头的汗,身后的山梁已被星星点点的嫩绿装点得生机勃勃。

近年来,青山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完成绿化造林4210亩、义务植树23万株,四旁植树14万株,栽植绿化苗木3万余株,高质量整治秦岭图斑13处,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青山镇被国家林业产业联合会确定为国家森林康养试点镇。同时,万亩元宝枫基地、10公里石菖蒲种植、千亩蜜薯等产业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融合。“今年我们创新‘产业林+景观林’模式,在特色农业园区周边打造生态屏障,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子,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镇党委书记殷书宁指着山脚下连片的食用菌产业园说。 

                                                                   (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舒娜 文/图)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