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能源频道 > 新能源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 山东省高青县木李镇茹窑村

  袖珍村是怎样跻身明星村的

  李锋

  山东省高青县木李镇茹窑村是个人口只有32户的袖珍村,也是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袖珍村变成了“改革村”、“股份村”,村集体收入由负到正,集体资产达100余万元。这个袖珍村是怎样跻身明星村的呢?

  能人治村

  2013年,茹窑村举行村“两委”换届选举。在村委会任职多年且从事建材运输、畜牧养殖的能人茹慧被选举为村主任。大伙说,能人治村,茹窑这下有救了!

  茹窑因烧制砖窑出名,也因为烧窑破坏了耕地,减少了收入,而成为贫困村。村里户数少,人心散得很,组织开大会,人都凑不齐。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周边村进入电气时代,茹窑村因为没钱安电,村民仍用油灯照明。跑建材运输的茹慧有次去邻村为蓄电池充电,遭到别人白眼:“连电都安不起,还跑啥运输!”茹慧暗暗发誓,一定带大伙过上好日子。如今,他书记主任“一人兼”,可致富的路子在哪里?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鼓励农村土地流转。茹慧找到报纸,一连翻看了三四遍,越看越兴奋。之后,他和村班子成员到泰安参加农村土地流转培训班,土地流转思路在他脑中逐渐清晰。“大伙生活都靠地里进地里出。早几年,还没土地流转这个词。外出打工种不了地的就进行民间流转。流转费一般三四百元。”茹慧说,现在他们想搞全村土地大流转,但大家世代以地为生,大流转能做得通?

  整村流转

  2014年底他们开始土地流转,按照商业用地标准,土地1000元一亩。这个价码放在那年,别说在木李当地就在县城也算高的。地价挺高,村民却不太买账。“农民就以种地为生,不种地了还干啥?”“一亩1000元,听起来诱人,种地赔了咋办?流出的地还不像打出去的水漂?”大伙七嘴八舌。茹慧他们商议以村委会名义成立兴茹粮食合作社,合作社与村民签协议,一式三份,合作社、社员各一份,另一份委托镇上保管;保底+分红。每亩1000元为保底收入,合作社盈利后,视盈利状况分红,30%归个人,70%归村集体。这样他们就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也遇到一些阻力,有些村民就喜欢种地。对此,他们实行两种办法,一是托管。合作社出农资,农户出劳务,农户种的作物尽量与合作社一致。再是调整土地,尽量保证合作社土地的完整统一。”政策支持,老天帮忙,第一年,他们获得了大丰收。流转的280亩土地,收获小麦1.64万吨,大约比流转前多打近0.2万吨,多卖30多万元。“粮食丰收,一是作物产量高了,再是面积大了。”茹慧解释说,账面上他们流转了280亩,实际多出20亩。流转前,田里有沟渠道路,户户之间有分界。流转后,那些沟渠、道路全被平整;种植的作物为价值更高的紫小麦、糯玉米;机械作业、团购农资每亩田又可省下120多元。2015年年底,他们举办分红大会,入社社员除“不劳而获”得到一亩1000元的流转款,还能分得近200元红利,外出打工,一年拿回四五万的算小数。

  这年,全村350亩土地实现了“全流转”。茹窑的做法很让外村人眼馋,就有人想加入他们的合作社。人不是一个村,加入兴茹合作社,合适吗?

  一社两制

  茹慧经过深入思考认为,外村人完全可以加入兴茹合作社。不过,要遵守“一社两制”规划,即不同的社员享受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责任义务,外来的社员享受保底收入,不参与二次分红。尽管如此,仍有13户100多亩地流入他们合作社。现阶段,农业生产仍需看天吃饭,一场灾害就可能让合作社颗粒无收。茹慧“下棋”自然看到了这一步,他的应对措施是搞粮食深加工,引入外资项目。去年,他在包村部门的帮助下新上石磨面粉加工项目,引进广扩渔业公司利用旧村址建虾池,养殖北美白对虾。通过加工粮食和引进项目,他们每年增加30多万元的收入。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农户是小舢板,合作社是大船,而联合社是最能抵御风浪的航空母舰。”现在茹慧的想法是将包括他们在内的数个合作社组成一个联合社,共同开拓外地市场。他的想法得到了镇领导、合作社理事长及驻村“第一书记”的肯定支持。“第一书记”张向来通过芝麻开花扶贫驿站把4家合作社搓合在一起,在济南、张店开设2家“驿站”,通过“驿站”,茹窑村的优质农产品将走进社区、走向城市。

  高青县农业局专家刘玉东如此评价茹窑村的做法:他们将政治优势与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开辟出了一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合作社发展不会受到村“两委”换届的影响,能够避免因人事变动造成的短期行为。

 

责任编辑:张伟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