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能源频道 > 西部视窗 >
分享

  庚子年,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冠肺炎的雾霾笼罩在华夏大地。在全国上下仍在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的严峻形势下,宅在家里不能出门,除了在电视上关注有关疫情的热点新闻外,随手拿起一本我喜欢的书籍,便可从中寻求一份精神慰藉,与自己产生共鸣,拍案叫绝之余久久沉思,精神也得到新的升华。

  幼年读四大名著,懵懵懂懂还不能通晓其意;少年读诗歌散文,偏爱字句中落花流水般美丽的哀愁;中年读世界名篇,忙中抽闲精心品味,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读书,不止是斟酌用词、领略人生,作为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家风”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家风,是家庭的无价之宝。

  我很庆幸生在一个读书之家,我的父亲母亲对于书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我,让我在儿时就对满满当当的书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还记得幼时搬一个小板凳,伸手去拿书柜最高处的那本《红楼梦》的情景。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这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时候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记得每每结束了一天的阅读,父亲都要问我当天从书中读到了什么,我如实作答,却被父亲说还不够准确。我只好又将故事的梗概叙述一遍,父亲还是摇头。后来我才明白,读书倘若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还不如不读。也就是说,读书要品其“味”、知其“意”。

  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本多彩的教科书,孩子世界观的树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风的建设,而读书,就是整个良性循环过程中最有效的手段。

  工作后,我来到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普通职工,并且在这里认识了我的丈夫。如果说原生家庭给了我读书的最初启蒙,那么与丈夫的相识就是这个爱好的延续。家中整齐排列的书橱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我可以在别人问起时骄傲地说,我家的书有2000本之多。随着年岁的增长,朱自清的散文也成了我的心头好。丈夫比我读的类型要多,时常能看到他窝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读他最爱的小说,读到情节引人入胜时连吃饭都成了次要的事。

  正是因为知道“纵使阅读改变不了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厚度”,我将读书作为孩子的重点爱好培养,也很开心地看到儿子对英文绘本的痴迷。我规定了每天读书的时间,就像小时候和父母亲在一起读书那样,一本书读完,我也会问儿子从中学到了什么,他凝神认真思考的样子,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书的魅力。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在我看来,外物之味,形之触碰,读书之味,则是心之渗透。正是因为生活中有书香陪伴,我在漫长人生旅途中行走的每一步都格外坚实有力。

责任编辑:张伟

相关阅读
关键词: